您好!欢迎访问耐驰科学仪器(上海)有限公司网站!
全国服务咨询热线:

021-51089255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热分析联用仪:洞察材料“热行为”的多维之眼

热分析联用仪:洞察材料“热行为”的多维之眼

更新时间:2025-10-09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66
  热分析联用仪,通常指将热分析技术(如热重分析TGA、差示扫描量热DSC)与成分分析仪器(如质谱MS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、气相色谱GC)在线联用的科研设备。它能够在材料受热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(如分解、氧化、挥发、相变)的同时,实时监测并分析释放出的气体产物,从而实现对材料热行为的“质量变化—能量变化—气体成分”三位一体的全面、精准解析。这种“联用”模式极大地提升了传统热分析的深度和信息量,是材料科学、化学、制药、能源、环境等领域研究材料组成、热稳定性、反应机理和分解路径的强有力工具。

  一、设备构成与核心原理
  典型的热分析联用仪由三大部分组成:
  1.热分析主机:最常见的是热重-差示扫描量热联用仪(TG-DSC)。它在一个加热炉内同步测量样品在程序控温下的质量变化(TG曲线)和热量变化(DSC曲线),精确定位失重台阶和吸/放热峰。
  2.传输系统:一根加热的毛细管或金属管路,将热分析仪中产生的挥发性气体无损、无冷凝地实时传输至下游分析仪器。
  3.成分分析仪:
  质谱仪(MS):通过测定气体分子的质荷比(m/z)来识别其化学成分,灵敏度高,可检测痕量气体。
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(FTIR):通过分析气体对红外光的特征吸收峰来鉴定官能团和分子结构,适合识别有机挥发物。
  气相色谱(GC):可分离复杂混合气体,再结合MS或FID检测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。
  通过软件同步采集TG、DSC和MS/FTIR/GC的数据,研究人员可以将某一温度下的质量损失或热效应,直接对应到特定气体的释放,从而揭示反应的本质。

  二、基本操作步骤
  1.准备工作
  检查设备各部分(热分析仪、联用管路、MS/FTIR、气体供应、冷却水)是否正常。确保联用管路已加热至设定温度(如200-300°C),防止气体冷凝。开启真空系统(MS)或吹扫气(FTIR)。
  2.样品装载
  称取适量样品(通常几毫克)放入专用的坩埚(如氧化铝、铂金),置于热分析仪的样品支架上。同时准备一个空坩埚作为参比。
  3.参数设置
  在控制软件中设定程序升温曲线(如从室温升至800°C,升温速率10°C/min),选择保护气和反应气(如N₂、O₂、Ar),设置MS/FTIR的扫描范围和灵敏度。
  4.启动联用分析
  启动程序,设备开始加热。TG/DSC实时记录样品的质量和热量变化,同时释放的气体通过加热管路进入MS或FTIR。
  5.数据采集与监控
  软件同步采集所有信号。操作人员可实时观察TG失重曲线、DSC热流曲线以及MS的质谱图或FTIR的红外谱图,重点关注失重台阶或热峰对应的气体释放特征。
  6.数据分析
  实验结束后,通过软件将TG/DSC曲线与MS/FTIR谱图进行时间/温度轴对齐,分析每个热事件(如300°C处的失重)释放了哪些气体(如H₂O,CO₂,小分子有机物),从而推断分解机理。

  三、使用后的维护与保养
  1.及时清理:实验后立即清理样品残留,特别是腐蚀性或高沸点物质,防止污染炉体和传感器。
  2.管路维护:定期检查并清洁联用传输管路,避免堵塞或污染。长时间不用时,可通入惰性气体保护。
  3.仪器保护:MS需维持高真空,避免空气或大量溶剂进入;FTIR的气体池需保持干燥清洁。
  4.耗材更换:定期更换气体过滤器、密封圈等易损件。
  5.校准:定期使用标准物质(如铟、锌)对TG和DSC进行温度和质量校准,确保数据准确性。
  总之,热分析联用仪将宏观的热行为与微观的分子信息紧密结合,为深入理解材料的热分解、燃烧、催化等过程提供了多维视角。
耐驰科学仪器(上海)有限公司
地址: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富特北路456号1#楼3层A部
邮箱:nsi@netzsch.com
传真:021-58663120
关注我们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: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
了解更多信息